在股權投資行業,風口不停切換。隨著政策的支持、疫情的催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利好,醫療健康這條守住生命線的賽道,涌現了越來越多的VC/PE、產業資本的身影。
?
倚鋒資本,早在10年前就潛伏在此,始終堅守大健康賽道里專業門檻更高、難度更大的生物醫藥領域。堅持長期主義的倚鋒資本,見證了中國原創新藥突飛猛進的十年,用資本的力量推動著生物科技成果產業化,如今,也迎來了“云開見月明”的高光時刻。
?
2013年,倚鋒資本的第一支基金“倚鋒太和”備案成立,一開始便扎根生物醫藥領域投資布局。2019年,這支基金迎來開花結果,所投項目均成為了細分領域的標桿企業,目前已實現了3個IPO:
?
微芯生物,科創板生物醫藥第一股;
亞盛醫藥,港交所小分子藥物第一股;
前沿生物,中國抗艾第一股。
?
此外,凱實生物、荃信生物也已啟動IPO進程,其中凱實生物創業板申報已獲受理。
?
毫無疑問,一期基金起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倚鋒之后發起的基金投資成績均不俗,例如從2017年底開始投的“倚鋒九期”,也陸續迎來收獲期,普門科技、前沿生物、亞虹醫藥三個項目都已IPO;此外,和元生物已經完成證監會注冊,將于3月22日敲鐘;北芯生命已遞交港交所主板IPO申請,目前聆訊中。
?
值得一提的是,倚鋒資本堅守“長期主義”投資策略,與時間做朋友,所有這些項目基本都是從天使輪、A輪進入,且后續多輪追加投資,并一直陪伴項目成長至今。比如荃信生物與圖微安創,倚鋒資本分別于2015年和2018年參與天使投資。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到兩年,倚鋒還將迎來更大的退出高峰。
?
如今,倚鋒資本的投資遍布全球優質生物醫藥企業,覆蓋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病毒載體以及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給過去的十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死磕”創新藥
?
十年前,生物醫藥投資可以說是一條無人問津的蠻荒之路,藥企更多走的是“代理-模仿”的道路,真正的原創少之又少,對于投資人來說,退出渠道也只有美國納斯達克。
?
2001年,實業出身的朱晉橋投資了邁瑞醫療,斬獲豐厚回報。而他個人投資的另一項目和佳醫療也在2011年創業板上市。
?
朱晉橋相信,即使退出渠道單一,投資周期長,但隨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開始“從仿到創”的轉變,“原創性”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
再三思慮之下,他決定從醫療垂直賽道作為投資事業的開始。2012年,朱晉橋組織了一批來自美國、歐洲、中國本土一流院校的博士團隊,開啟了專業化的全球醫療投資之路。
?
本土創新藥企與跨國制藥巨頭差距較大,進口藥價格高昂,普通百姓望塵莫及,中國創新藥物研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對國內藥企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
所幸,恰逢國家提出“雙創”,并大力吸引專家、人才歸國。2015年,藥審改革和審評提速改變了產業的格局,到了2017年,政府在十九大再次明確了醫藥創新的重要地位。在政策的鼓勵支持下,海外人才大量回流,生物醫療領域逐漸升溫。
?
倚鋒資本自成立至2016年,朱晉橋憑借犀利的投資敏銳度,投出了微芯生物、亞盛醫藥等一批優質明星項目。隨著生物醫藥技術日新月異的迭代,倚鋒資本需要更多層次地接觸這個行業,于是慢慢從一己之力投資出明星項目轉化成培養專業的團隊,打造出倚鋒特色的投資風格,繼續深耕行業。
?
即便是這樣,倚鋒資本仍然選擇了最難的一條路。“從最開始,我們就選定first in class,即針對某個靶點和適應癥的首創用藥,屬于一類原研新藥。做跟國外療效相等的偽創新藥,即使當下賺錢,將來的市場依然會被瓜分。把眼光放遠一點,周期可以放長一點,全球性的原創,是我們的首要標準。”倚鋒資本管理合伙人朱湃向投資家網表示。
?
事實證明,倚鋒的堅持是值得的。
?
科創板生物醫藥第一股微芯生物靠的就是堅持原創。2014年11月,倚鋒投資了微芯生物,隨即傳來了喜訊。同年12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的原創抗癌新藥西達本胺獲批上市。西達本胺是中國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的原創新藥,真正實現了中國制藥從“仿制”到“創造”的零突破。
?
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反復,跨國藥企巨頭研發的新冠口服特效藥物先后取得重大進展,國產也不甘示后。疫情爆發以來,真實生物旗下1.1類新藥阿茲夫定對新冠肺炎患者展示出良好治療效果,受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重點關注,成為國內重點候選的新冠特效藥。
?
1月19日,河南省疫情防控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傳出消息,阿茲夫定目前已進入三期臨床尾聲,近期有望獲批投入使用。
?
種種事實無不印證著倚鋒資本的判斷,中國藥企正在從仿制向創新崛起。而創新的背后,則離不開“倚鋒”們的堅定和支持。
?
2021年,中國審批新藥數量為24個,其中,倚鋒資本早期所投企業旗下5款重磅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占全國上市創新藥總數的20.83%,覆蓋了乳腺癌、艾滋病、白血病等臨床治療需求,這背后彰顯了倚鋒資本在原創新藥領域卓越的投研實力。
是激進派,也是保守派
?
這兩年的資本市場上,生物醫藥發生了很大變化。想要投好的原創企業,考慮到性價比,必須得投早。其中,諸多投資案例體現了倚鋒資本投資理念和邏輯,和元生物就是其一。
?
和元生物是國內最早布局基因及細胞治療的CDMO之一,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和元生物受到極大關注,連續完成多輪融資,吸引了正心谷資本、金浦投資、騰訊等知名投資機構。而早在2019年7月,倚鋒資本便參與了其早期融資,2020年7月再追加領投C輪融資。
?
想要投早,必須要看的早。在2018年底的一次投資研討會上,倚鋒資本內部團隊重點討論分析了基因治療,最后得出的結論就是這個方向絕對很有潛力,這也是中國在醫療健康領域彎道超車的一個重要方向。
?
但與此同時,該領域的發展在中國還處在非常早的階段,上游領域的基因檢測已經很成熟,幾乎沒有什么機會。下游的企業處于比較早期階段,風險又太高,因此,倚鋒資本將投資重心放在了行業中游,即基因治療CDMO領域。
?
CDMO,即定制研發生產機構,主要為藥企及生物技術公司提供臨床新藥工藝開發和制備,以及已上市藥物工藝優化和規模化生產服務的機構,包括臨床前和臨床試驗研究用藥的生產以及商業化藥品生產。
?
鎖定方向后,倚鋒團隊當即對國內的基因治療CDMO公司進行了地毯式搜索,最終選擇了和元生物。
?
入局和元生物時,項目成立時間并不長,這時候投資是一個比較大膽的決定,“生物醫藥的企業都是激進的,投資也是”,朱湃說。
?
縱觀倚鋒資本投資的項目,前瞻布局的還有很多。比如在2019年3月A輪投資的疫苗研發企業中逸安科。在2018年長春疫苗事件發生后,倚鋒投資團隊判斷,國內疫苗監管將趨嚴,更加完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等都將更規范,門檻更高,這對疫苗行業而言是一個沖擊和機遇,這個時間挑選布局潛力企業,未來肯定大有可為。2020新冠疫情爆發后,中逸安科迎來跨越式發展。2021年10月,已啟動科創板IPO申報。
?
還有在疫情中很有存在感的海普洛斯,倚鋒資本在2018年7月參與該企業的B輪投資,作為一家腫瘤液體活檢和基因大數據企業,海普洛斯平均每日檢測量為12萬單管,已成為深圳最大的檢測通量,成為抗擊疫情的一股中堅力量。
?
投資雖然看起來比較激進,但對于技術層面的把關,倚鋒資本卻格外謹慎。“投醫藥的門檻很高,倚鋒會恪守能力圈,即使錯過,也不會跟熱點去投。但如果團隊夠專業,看得懂數據,敢于投得早,回報非常可觀。我們做醫藥投資,數據是最公正的,騙不了人。”朱湃補充到。
?
倚鋒的實力正在不斷得到業界和LP認可,深創投作為深圳市引導基金管理人,一共出資了兩次倚鋒資本管理的基金,也是倚鋒資本第一次引入引導基金作為LP。最近,一份深圳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參股子基金的年度績效考核成績單出爐,倚鋒資本管理的“倚鋒九期”基金和“倚鋒睿意”基金,分別位列“投資期子基金排名TOP20”,以及“退出期子基金TOP10”的榜上。
下一個十年,繼續相信曙光
?
2018年4月,香港聯合交易所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許未有收入、未有利潤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請;其后,科創板發行條件也參考18A章設置了相應的內容,允許未盈利科技型公司申報上市。
?
港股和科創板的改革為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融資打開了大門,倚鋒資本近幾年也迎來了退出高峰期。
?
“其實應該來的更早一點。”朱湃表示,資本市場的改革比倚鋒判斷的時間還要晚了三年,倚鋒不僅僅在賭醫藥賽道,也在賭整個中國的資本市場體系。再不放開,就真的撐不下去了,鼓勵創新的環境下,國家不會放任之。
?
朱湃補充到,“但是我相信,現在只是一個開始,真正的退出春天還沒到,國外的退出渠道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并購退出,國內真正意義的并購退出說實話還沒有,IPO并非是唯一退出渠道,國內很多創業者都應該轉變觀念。”
?
談及多年來身處生物醫療投資領域的感觸,他表示,賽道這些年的起起伏伏太多了,從投資早期的情懷和沖勁,到后面一度的迷茫,再到一度的希望,到現在再一次的不確定,對投資人的考驗越來越大。
?
二級市場的破發潮,將行業泡沫展露無疑,但這不是壞事,如果哪天看不到泡沫,說明這個行業才是真的無人問津,當看到泡沫之后如何沉下心,如何去做投資的衡量,更重要。歸根結底,只要看好賽道,它永遠都有機會,對于未來要做最好的估算,也要做最壞的打算。
?
站在下一個十年的開端,倚鋒資本將繼續深耕生物醫療領域,幫助更多的中國醫藥企業站在世界的舞臺上。